本文來源:時代周報 作者:廖維
油價狂飆,新能源車也掀起漲價潮。
繼特斯拉“一周三漲”后,比亞迪、哪吒、小鵬、威馬、零跑、幾何汽車等多家車企近期紛紛加入“漲價大軍”,最高漲幅達2.6萬元。其中,威馬汽車在3月19日宣布,旗下產品價格將上調7000元至26000元不等。
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(tǒng)計,年初至今,已有超過20家車企對旗下近50款車型價格進行漲價。造車新勢力、合資品牌、進口品牌等都在漲價的范圍之中,漲價的幅度在1%-10%不等,少則千元,多則上萬元。
3月19日晚間,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臺發(fā)文稱,“目前來看,和電池廠商已經合同確定了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品牌,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漲價。還沒有漲價的,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有談妥的,等待談妥后也普遍會立刻漲價。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?!?/p>
“這是上游材料接連漲價,下游車企無法承受之下選擇的一個正常的舉措。目前來看,消費者對于車企漲價是比較理解、接受的?!背寺?lián)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當前的原材料價格十分不正常,預估今年下半年可能回到正常價格區(qū)間”。
原材料漲價太猛,車企紛紛提價
“原材料顯然是我們的逆風,或許還有一段時間,我們需要將部分漲幅轉嫁給市場?!贝蟊娖嚰瘓FCFO Arno Antlitz此前表示。
以動力電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鋰為例,據生意社數據顯示,目前大部分原材料商給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基本在50萬元/噸左右。對于碳酸鋰價格的飆漲,近日,某國內頭部礦商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我們之前認為(電池級碳酸鋰)可能觸及前兩年價格頂點就差不多了,但沒想到在平穩(wěn)一段時間后,竄到了現在的價格”。
某動力電池企業(yè)高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受行業(yè)周期影響,海外部分礦商此前倒閉了一大批,正常經營的部分大礦商在疫情持續(xù)的情況下,產能無法全開。目前已經有許多礦商擴產擴建,但到產能真正釋放滿足行業(yè)需求,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。
遠水難解近渴,處于產業(yè)鏈中下游的動力電池廠、主機廠已承壓多時,如今只得將壓力向終端傳導。
“我們已經撐到了最后,沒有辦法了才選擇了提價,上游原材料漲價太兇了?!?月16日,廣汽埃安經銷商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。本月4日,廣汽埃安已對旗下多款車型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。
在供需錯配情況下,業(yè)內人士預計,以鋰為代表的上游原料價格還會繼續(xù)上揚。國泰君安研報指出,“供應增量短期并不會很快出現(更多影響遠期的供應預期),預計鋰現貨價格短期內仍易漲難跌。國內鈷原料價格短期穩(wěn)定,鈷鹽冶煉企業(yè)價格調整邏輯轉向需求主導”。
近日,哪吒汽車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長方運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透露,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對企業(yè)當前經營有壓力,但長期來看不是大問題。“現在看來,這一問題可能需要一年多甚至更長時間去緩解”。
崔東樹也認為,在上游原材料短期內價格持續(xù)走高情況下,車企調高旗下新能源車售價可以理解。“當前的原材料價格十分不正常,預估今年下半年可能回到正常價格區(qū)間”。
車價何時回調?
在業(yè)界看來,若后續(xù)原材料價格回歸正常價格區(qū)間后,目前已經漲價的新能源車大概率也會回調,但具體時間還是未知數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從國內市場已有案例看,電動車降價有跡可循。2021年初,寶馬便宣布將寶馬ix3創(chuàng)領型售價由50.99萬元調整至43.99萬元。同年3月,沃爾沃將旗下首款純電車型XC40售價下調5.8萬元。
某行業(yè)分析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下降,新能源車也必定會降價。一來是當前電動車價格比同級燃油車還高很多,另一方面,特斯拉產品售價隨成本而定,當特斯拉降價時,國內其它新能源車企或也會隨之跟進”。
此前,特斯拉就屢因下調旗下產品售價而登上熱搜。馬斯克曾在2020年Q2業(yè)績電話會上說:“特斯拉價格還不夠親民,想讓更多人享受科技帶來的福利?!?/p>
據了解,特斯拉基于成本定價,當成本下降,其售價也會做相應調整。在過去數年間,特斯拉通過全球化生產、零部件國產化,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代替三元鋰電池等一系列操作,使其產品售價大幅下調。在此背景下,其銷售規(guī)模也不斷提高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當銷量達到一定規(guī)模時,特斯拉在生產制造方面的規(guī)模經濟效應也越來越明顯,在產業(yè)鏈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,零部件供應成本等方面有更大的談判空間。
不同于特斯拉,目前國內大部分新能源車企規(guī)模效應還有待提升,相對而言利潤也較為微薄,方運舟表示,“行業(yè)發(fā)展太快,產業(yè)配套環(huán)境尚不成熟,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。目前新能源汽車成本比同級傳統(tǒng)燃油車高出3萬元左右。新能源汽車成本與傳統(tǒng)汽車保持達到平衡狀態(tài),大概需要到2025年左右”。
方運舟補充道,“對單個企業(yè)而言,想要形成汽車規(guī)模效應,其產銷規(guī)模需要在50萬輛/年以上,這也是大家一直說要快速實現年產銷數據達到50萬輛的原因”。
此前,部分新勢力車企一再喊話,要越過新勢力的內耗內卷,與頭部燃油車企爭奪市場,“把豐田、通用、大眾的燃油車用戶轉化成智能電動車用戶,不然大家在份額遠不及燃油車的情況下競爭也沒有意義”。不過,也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新勢力要在技術、供應鏈、產品等方面有更多的進步,將成本降至與燃油車基本無二時,才能真正去談取代燃油車。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