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(記者 上官云)一個有趣的發(fā)現(xiàn),這屆年輕人好像特別喜歡收集“破爛”。
從衣服上拆下的吊牌、叫外賣攢的一次性筷子……他們用這些東西,把屋子塞得滿滿當當。
原本以為只是個例,上網(wǎng)一翻才知道屬于常見現(xiàn)象,個別“喪心病狂”的,連番茄醬包、方便面調(diào)料包都舍不得丟。
都說要過“極簡生活”,他們怎么了?
毛都要收集,是病不?
貓
很多人愛看電影,但他們可能數(shù)不出某段時間內(nèi)看了多少部片子。“90后”陳皮一般能說清:沒啥意外的話,她都會把電影票好好留著。
別人看完電影隨手把票撕了,她是隨手揣進兜里。然后找個票夾,把電影票分門別類放好。隔三差五挑挑,字跡已經(jīng)磨沒的丟掉,空出來的位置再放新的進去。
景點門票也是。她準備了一個小本,把門票當書簽用。短短一年時間就存了一大把。對她來說,這些留下來的門票有著特別的意義。
“比如這張。第一次和另一半去紅螺寺,因為導航出錯吵了一路;爬山時才發(fā)現(xiàn),號稱‘運動之王’的另一半恐高。”陳皮還記得,因為全額購票可以抽獎,他倆還抽中了一只削皮器。
“囤積”的部分門票。受訪者供圖
這些票據(jù)不再只是一張紙,而是人生旅途的點滴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,陳皮還囤過一陣子“貓毛”,以前家里養(yǎng)著一只英短,每到換毛的時候,她最愛拿一把小梳子,把梳掉的毛搓一個球,想留起來做毛氈玩具。
朋友開玩笑般給了一個評價:這是病啊,得治。
終于活成老媽當年的模樣
“在愛攢‘破爛’這件事兒上,終于還是活成媽媽當年的模樣。”
買菜用的塑料袋,新衣服剪下的吊牌……王玲是個“85后”,這些東西她都不會輕易扔掉,連裝化妝品精油的小瓶子都留著。
她自嘲“這是遺傳”,“我媽就喜歡囤些小零碎,禮品盒都留著。小的時候我還笑過她,家里都變成廢品收購站了。”
最近兩年,王玲連購物袋也不扔了,大袋套中袋,中袋套小袋,小袋套微型袋……整整齊齊摞在一起:塑料袋放廚房,紙袋堆墻角,“這留著盛垃圾多好?”
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了“囤積癖”,“總覺得那些東西還會有利用價值,就是做不到斷舍離”。
在“囤破爛”的路上狂奔
冷眼一看,身邊像陳皮、王玲那樣愛囤“破爛”的年輕人,似乎越來越多了。從85后到90后,玻璃瓶、紙箱子……只有想不到,沒有囤不了。
一些年輕人喜歡“破爛”顏值高,比如空了的化妝品盒子。再加一些創(chuàng)意,就是一組實用的收納箱。
另一些人則說,一只用過的筆、一張車票,或者不同時期的信封,都是生活的痕跡。
就像有人喜歡留著上學、上培訓課的教材;有人喜歡存著不同時期參加活動的參會證。
圖片來源:網(wǎng)友微博截圖
一個姑娘原本自稱是一股“清流”,舊的、快用完的東西就要丟,品相不好的水果也要扔。但近來卻開始積攢香水包裝盒,覺得既好看,又方便存東西。
不愛扔東西,像是父母一輩常做的事情。很多愛囤“破爛”的年輕人——也許還有中年人,卻正在這條路上一路狂奔。
為啥他們喜歡囤“破爛兒”?
知乎上曾有過一個提問,叫“囤積癖怎么治?”
問題描述跟收集“破爛”的習慣很相似:“明明那些大家都不要的東西我卻視若珍寶地把它們收藏起來,總覺得日后會用得著它們,總覺得扔了很可惜。”
這大概也是很多“囤破爛”年輕人的心聲。
在這里,“囤積癖”自然是一種調(diào)侃。根植更深的,可能是中國式生活哲學“物盡其用”:早年的物質(zhì)匱乏,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儉美德……人們?nèi)菀装涯壳盁o用但看上去“將來有用”的物品保存下來??盏牟A孔舆€能養(yǎng)花,破布頭還能補衣服。
這種生活哲學,綿延了或許不止一代人。在今天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。
“對待日常物品,‘斷舍離’是一種方式,‘囤破爛’其實也是。”王玲覺著,也許后者夠不上“環(huán)保節(jié)約”那么高的評價,但這是一部分年輕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。
再不然,也是像陳皮所說,每一件“破爛”都帶著人的記憶,每一段記憶又是一部分人生,積攢起來,就能拼出自己在人間的大致旅程。(陳皮、王玲為化名)
上一篇:傳統(tǒng)文藝節(jié)目該如何加強創(chuàng)新?
下一篇:為什么大家這么喜歡灰姑娘?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