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隔7年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“男德班”卷土重來
5名中年男子把籃球綁在腹部,雙手小心翼翼地托著挺起的大肚子。
他們彎腰去撿掉在地上的書,發(fā)現(xiàn)平時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動作,現(xiàn)在變得無比困難,也無法自如地上樓、彎腰、穿襪子。
這是方剛的“男德班”上的一幕,他想讓學員體驗孕婦的不易。
方剛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、性別研究者,也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心理學老師。
今年9月15日,他在自己的公眾號發(fā)布男德班招募信息,沒想到短短幾天就有50多人報名。
早在2015年,方剛就開設過男德班,但招生不理想,只有2個人報名,周圍一片罵聲,覺得這是三從四德的“女德班”翻版。
7年過去了,社會觀念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,“家庭煮夫”不再是難以啟齒的代名詞。
身處爭議中,以下是方剛的講述。
01
不該缺席的男性
剛接通電話,方剛就強調說男德班的實質,其實是“男性參與”,讓男性不再缺席家庭生活。
除了帶學員體驗懷孕的滋味,他還通過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,教他們學習如何照顧嬰兒。
比如他會說:“凌晨2點,給孩子喂奶?!边@時,學員們就會拿起桌上的模擬嬰兒,按比例沖奶、喂奶。為了更真實,方剛還會提醒他們,要記得給孩子拍背,防止打氣嗝。
沒過一會,方剛又說:“凌晨4點,孩子尿了,起床換尿布?!睂W員們只能停下手頭的事,拿起紙尿褲。
類似突如其來的指令還有很多,來回折騰幾次,男學員們身心俱疲。然而,每個新手媽媽們都是這么過來的,連續(xù)幾個月睡不了一個整覺。
除了帶學員進行情景模擬,方剛還會引導他們思考一些司空見慣的事。比如:男性賺得比妻子多,就能少做家務嗎?
2021年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調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女性照料家庭成員和做飯、清潔、日常采購等家務勞動時間為154分鐘,約為男性的2倍。0-17歲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由母親承擔的家庭,占到了76.1%。
家務活重復繁瑣,但價值很難被量化。干凈的東西弄臟,臟的東西再被清理,日復一日,周而復始,就像一場沒有盡頭的循環(huán)。
在方剛看來,家務的價值不該被排除在整體家庭貢獻之外,也不該有性別局限。
02
從打人,到救人
顧偉,是男德班改變最大的學員。
他曾經(jīng)脾氣很大,動輒對前妻拳打腳踢,哪怕前妻懷著孕,依舊沒有收斂。每次施暴后,他都會道歉、下跪、寫保證書,還跟岳父承諾過不再動手,可還是管不住自己。
有天夜里凌晨4點左右,他睡得正熟,被起床上廁所的前妻不小心踢了一下,他心頭升起一團火,揮起拳頭對著前妻砸過去。
這次,前妻沒有原諒他,而是提出離婚訴訟。
等待二審宣判期間,他報名了第一屆男德班。通過學習,他開始意識到前妻有多辛苦,獨自帶娃、操持家務,還成天心驚膽顫。
課程中有個互動,老師讓學員寫下父親的優(yōu)缺點,顧偉把寫有“暴力”的紙條扔進垃圾桶,想讓暴力在自己這一代終結。
顧偉家族里的男性,幾乎都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,比如爺爺就經(jīng)常打罵孩子。從小耳濡目染,讓他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合理的、有效的,且沒有懲罰。
和前妻離婚后,3歲的孩子被判給了顧偉。他沒有機會再做一個好丈夫,便學著做一個好爸爸,每天接送孩子、洗衣做飯、陪孩子做作業(yè)。
他買了幾十本性別議題的書籍,每個月都參加公益活動,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,還在寺廟做了6年義工。
有一次,他在路上聽到有個女人呼救,立刻沖出去阻止了那名體型明顯比他壯的男子,還報了警。
從打人者到救助者,顧偉有了很大的變化。不過,他還是害怕會陷入原有生活模式,不敢再踏入親密關系。今年,他打算繼續(xù)參加新的男德班,回爐重造一下。
可惜,顧偉只是個孤例。更多施暴者根本沒有勇氣承認暴行,更別說改變,這也是方剛想要重做男德班的原因之一。
03
因為自己淋過雨
所以想為別人撐把傘
54歲的方剛坦言,自己曾因為“不夠陽剛”受過欺負,所以想幫助更多男性。
方剛3歲那年,父親就去世了,他從小跟著母親和姐姐長大,氣質偏文靜,說話也輕聲細語的,結果被同齡人罵作“娘娘腔”。
因為發(fā)育慢、個子矮、性格懦弱,他經(jīng)常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。這導致他非常自卑,20多歲說話還結巴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讀到一本講女性的書,一下子產(chǎn)生共鳴。從那以后,就對兩性研究有了很大興趣,甚至辭去工作全職考研,第一年落榜,第二年才考上性學家潘綏銘教授的研究生。
在學習過程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傳統(tǒng)社會視角往往要求男性陽剛主宰,女性溫柔細膩,但在理想的性別社會中,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,都可以既獨立又溫柔,既陪伴又剛強。
他把自己的學術理念貫穿在育兒過程中,沒有要求兒子必須堅強,或者男兒有淚不輕彈,而是經(jīng)常擁抱兒子,也會主動說愛他。他覺得表達情感、學會示弱,并不會讓男性失去男子氣質,反而會讓他們更完整。
說起兒子的出生,他也覺得蠻有意思的。剛跟妻子結婚時,他們是鐵了心要做丁克的。但妻子過了30歲后,想法逐漸發(fā)生變化,有時睡覺還會夢到孩子。
真打算要孩子后,方剛一直希望生個女兒,因為他覺得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太高了,要成功、要剛強、要養(yǎng)家糊口,他不想讓孩子背負這些重擔。
可妻子卻想生個男孩,她認為自己30多年來經(jīng)歷了太多不幸,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。
原來,男性和女性都對自己的身份有著不認可和抱怨。也因此,方剛希望能用更學術、更專業(yè)的方式,來破除大家對性別的偏見。
多年來,方剛一直用“貓頭鷹”這個網(wǎng)名,他說貓頭鷹雖然被認為是“報喪鳥”,卻是智慧的象征。他覺得自己跟貓頭鷹一樣,哪怕暫時得不到認可,也會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。
或許他的力量并不夠,但看到課程給學員的生活帶來切實的改變,他還是覺得一切都值得。
文/Silence欣
圖片來源于受訪者、電視劇《贅婿》及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