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海路上的地標建筑
今起翻新升級
(資料圖片)
8月25日,上海國泰電影院正式暫停營業(yè),歸期未有期。
盡管新開電影院層出不窮,但不可否認的,國泰電影院早已是上海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記憶。
坐落在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的顯要位置,來往行人很難錯過這棟特別的建筑,同時它又像時代的觀察者,默默看著繁華變遷。
周圍的鄰居也大有來頭,花園飯店、錦江飯店,都是滬上老牌酒店。時至今日,依舊賓客盈門。
無論是建筑本身還是它在近代電影史上的地位,都足以稱之為上海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
它建于1930年,陪伴我們已有92年的時光了。由當時著名的建筑設計事務所鴻達洋行設計,主設計師鴻達(C. H. Gonda)是ArtDeco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和另一位家喻戶曉的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相比,鴻達屬于典型的作品比人更有名。
雖然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外灘的交銀大樓、新新百貨公司、國泰電影院、東亞銀行等,各個都是地標建筑。
01
國泰電影院
老克勒心中的頂級戲院
上世紀二三十年代,正是Art Deco風格開始席卷全球、登陸上海之時。
此后百年間,從外灘到衡山路,處處散落著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,上海也成了Art Deco建筑保存最多的城市之一。
1932年正式開張的國泰大戲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開業(yè)當天,《申報》曾稱其為:“富麗宏壯執(zhí)上海電影院之牛耳,精致舒適集現(xiàn)代科學之大成。”
當年張愛玲住在華懋公寓時,也經(jīng)常來國泰大戲院看電影。金宇澄的《繁花》中也多次提到阿寶蓓蒂滬生三人排隊購票的場景。
戲院由“中國電影院大王”盧根集資籌建,并以15萬法幣的高價聘請匈牙利建筑師鴻達設計。
外墻以流線的豎直線條處理、深褐色面磚相間隔,機械式的、幾何的線條給人簡潔又克制的秩序感。
狹長挺直的凸面尖頂,鑲嵌著“CATHAY THEATRE”的招牌。頂端旗桿組成中軸線,建筑則沿兩條街道延伸開來,氣派軒昂。
同時內部裝飾也極具古典主義色彩。
穹頂?shù)纳先f盞頂燈、墻上的浮雕、厚重的織花地毯,無一不彰顯了他在摩登都會中的時髦地位。
整個放映廳設有上千個座位,但沒有一根立柱,無論坐在什么位置,視線都非常開闊。
有意思的是,鴻達十分熱衷設計戲院。他于1914年設計的“夏令配克大戲院”,后來改建為大華大戲院;1927 年設計的光陸大戲院,曾首演Casanova。
也許正是有了這些作品的積淀,才有了后來的國泰電影院。
02
新新百貨
讓鴻達一戰(zhàn)成名
1923年,新新公司大樓在南京路動工,共耗時3年建成。
新新百貨的成功,也讓當時并不算太知名的鴻達一炮而紅。
這棟大樓不同于旁邊的先施和永安,簡化了歐洲建筑的繁復裝飾,轉而用利落的線條勾勒。
立面大多是直線條,方柱、門窗長方形,只在二樓有水平腰線。
屋頂南側建有一座兩層的空心塔,即使在很遠的地方都能一眼看見,與周邊幾家百貨公司區(qū)分開來。這也一度成為了新新百貨的標志性建筑,可惜后來于1949年被拆除。
大樓共7層,其中六層有綠寶、新都、新聲、新新等多家大小劇場戲院、大型舞廳和音樂廳,和現(xiàn)在的商場布局不謀而合。這樣說來,新新也算是商場中開戲院的鼻祖了。
從中,亦能窺見鴻達對于戲院的鐘情。
1951年,經(jīng)營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新新百貨公司宣布結業(yè),輾轉成為如今的第一食品商店。
03
東亞銀行
修葺成小眾博物館
坐落在九江路與四川中路路口的東亞銀行,由鴻達于1925年設計、1927年建成,距今也有了近百年歷史。
這里曾是中國的華爾街,矗立著多家洋行與華資銀行,掌握著上海的經(jīng)濟命脈。
東亞銀行大樓是Art Deco風格建筑的代表之一。
大廈外墻采用了灰棕色水刷石飾面,雖有復古輪廓,卻去除了繁復的細部裝飾,使用幾何圖案,并輔以黑白拼花大理石等裝飾。
高聳的塔樓在簡潔線條的對比下,成為視覺焦點。
攝影:邵峰
大樓在2018年經(jīng)歷了一次大規(guī)模的修繕,包括外里面的清理修復、結構加固以及室內裝修。
其后,底層用作滬港銀行歷史展覽館,向公眾免費開放。
攝影:邵峰
翻修后,室內仍留有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超長云石柜臺,據(jù)說這張長達24米的柜臺,在當時絕無僅有。
仔細看時,樓梯間的地坪、鑄鐵欄桿上,也保留著天平符號的圖案裝飾,代表銀行誠實守信、公平。
攝影:邵峰
04
交通銀行大樓
鴻達在外灘留下的濃重一筆
如果說鄔達克最大的遺憾是沒來得及在外灘留下自己的作品,鴻達卻是彌補了這一遺憾。
作為外灘老建筑里最年輕的一位,交通銀行大樓也是鴻達在上海的最后一個作品。
這棟大樓原先是一棟文藝復興風格的四層小樓,幾易其主后交付到交通銀行手上,已是1917年。
但不知為何,直到20年后,業(yè)主才委托鴻達設計。1948年,大樓正式竣工。
可惜才使用了三年,交通銀行就將總部搬去了北京,這棟樓也就成了現(xiàn)如今的上海市總工會。
和所有鴻達的作品相似,豎線條構圖、中軸線對稱、頂部加高兩層作塔狀造型。
底層及入口用黑色大理石飾面,其余墻面都以白水泥粉刷,色彩對比強烈。
內部極富設計感的樓梯,精致的銅扶手與大門的銅藝呼應。
天花板由方格裝點,地面和墻面的水磨石拼成圖案,與天花板和方柱相映生輝,是十分典型的Art Deco風格。
鴻達在上海設計了40多幢建筑,目前現(xiàn)存的還有10幢,希望這些建筑能夠陪我們久一點,再久一點。
照片來自網(wǎng)絡
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。
歡迎分享,留言交流。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