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“女子無才便是德”這句名言之緣起,按香港學(xué)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,應(yīng)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。
2、主要皆認(rèn)為是明人陳繼儒(眉公)之語:“女子通文識字,而能明大義者,固為賢德,然不可多得;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,挑動邪心,甚至舞文弄法,做出無丑事,反不如不識字,守拙安分之為愈也。
3、陳眉公云:‘女子無才便是德。
(資料圖片)
4、’可謂至言。
5、”劉教授指出,其原句是“男子有德便是才,女子無才便是德”。
6、嚴(yán)格的來說,并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,而是被陳氏收錄在《安得長者言》一書中。
7、所以應(yīng)是陳氏引錄“長者”輩所言。
8、劉教授進(jìn)一步指出,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,但早已根植。
9、傳統(tǒng)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。
10、“德重于才”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,不分男女。
11、此外,中國人對于男性總是主張要以“德”為本,寧舍“才”而有“德”,故謂“男子有德便是才”。
12、至于女性,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(xué),反而重視她們的“婦德”,而又深恐“才可妨德”,因此出現(xiàn)“女子無才便是德”這類話。
13、而這所謂“才”,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、智慧,但由于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,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“才”,故此“才”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“文才”。
14、所以,劉教授認(rèn)為,與其單單用現(xiàn)代的眼光,將“女子無才便是德”一說看成是對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殺,不如從文化意義和社會背景去研究。
15、只是,到了清代以來,由于女性識字能文者較從前為眾,就開始有對女性“才”、“德”問題的討論了。
16、此亦是近代中國女性爭取權(quán)利之前奏。
本文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責(zé)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