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黃于綱:涼燈二十年”展覽海報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涼燈是湖南鳳凰縣山江鎮(zhèn)下轄的一個苗族村莊。自2003年起,青年藝術家黃于綱持續(xù)關注這座苗寨,在這里生活、創(chuàng)作了近20年。他以一個外來者的視角,觀察、記錄了數(shù)十個苗族家庭在時代變遷下的日常生活,又以一個在地居住者的方式探尋他們的內心情感、生活經驗及精神感悟。
“黃于綱:涼燈二十年”展覽將于3月25日14:30在美侖美術館開展。展覽由中南出版?zhèn)髅郊瘓F、湖南美術出版社主辦,美侖美術館承辦,銅官街道辦事處支持。展覽將持續(xù)至4月30日,免費向公眾開放。
展覽前夕,紅網時刻新聞聯(lián)合主辦方推出黃于綱系列創(chuàng)作手記刊載,展現(xiàn)展覽自作品創(chuàng)作、展覽籌備及展覽開放的全過程,以饗觀眾。今天,推出第七期《家》。
家(創(chuàng)作手記七)
"你們要把土還回來。"2019年4月30日上午10點,朱青生先生提到求全的母親這句話時,他眼圈發(fā)紅。到2021年3月31日下午5點30分,老太太去世,到去年這塊田的谷子絕收,到2023年1月6日凌晨2點40分,房子被燒毀,悲痛而又平淡,孩子在長大,田地還得播種,新房會再建立,寨子四季的顏色在輪回。
秋天的月亮像今晚這么雪亮是不多見的,涼燈晚上有些冷,小路邊上蟲子的叫聲在遠近處稀稀拉拉地響。走在前一個月的老路上,發(fā)現(xiàn)玉米地已經荒蕪,路被草和枯葉雜亂地覆蓋著??繜熍锏哪菈K地里生長著一片綠藍的油菜,深秋的辣椒樹正抓緊盛開白色的小花。以前的白菜苗長大了,在銀白的月光下一簇一簇占滿田垅。推開籬笆,下坡經過兩堵土墻,再拐個彎,就看見求全家門縫里透出溫暖的黃光,里面有人在拉家常。推開門,求全的母親正抱著酣睡的小孫兒,妻子正在收撿豬草,一大背簍紅薯藤放在旁邊。他的妹妹回來了,正在給自己的兒子喂飯,她又生了一個,這次回娘家來住上一段時候。大兒子良海在飯桌邊做作業(yè),秋珍在火塘邊洗腳,火塘里冒著煙,有零星的火光向上竄在黑暗里,發(fā)出細小的聲響,秋燕反復打量著我,我的來到打斷了她們的談話。
對于她們而言,仍不明白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畫家在自己家里白天晚上畫幾年。我也從未問過,她們也未問過我。只是在前年,求全的母親有一陣子很不歡迎我,說是不可以畫她和她的女兒,還有她的孫子,說是有晦氣,后來我盡量不去逾越她的規(guī)矩。就一直畫下來。
每天,陽光一樣會爬到他們的灶臺上、碗筷邊,無論他們過著怎樣悲憫的日子,他們依然會在這塊土地上早起晚歸,忙碌不停,不喜不悲地招待自己的事務。時間終將他們和我們流逝。在這里,我總可以摸到童年時勞作的農具,那種溫暖無以言表,畫起來飽含情懷,這種觸碰讓我幸福自信,十幾歲離開出生的故鄉(xiāng)——湖北天星堡村,十年前又回到另一個"故鄉(xiāng)"——湘西苗寨,一樣的土房,一樣的稻田,一樣的天空,不一樣的是我已長大變老,我和自己的靈魂在追尋兒時的腳印走回頭路,來到這地方,尋找他們對生活的敬畏,對生命的態(tài)度,感知這個家庭,這個村落,這個世界。
2014年10月7日夜
涼燈日常
藝術家簡介
黃于綱,男,1980年出生于湖北石首,湖南桃江人。2006年畢業(yè)于中央美術學院。2003年至今關注湘西鳳凰縣山江鎮(zhèn)千潭和涼燈苗寨,2013年開始做"金竹山計劃",以藝術學和社會學介入,以“現(xiàn)實主義”述說中國當下鄉(xiāng)村和城鎮(zhèn)變化。
2020年,作品入選《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》(2020卷);2014年,作品入選《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》(2014卷);2014年,入選2014湖南省油畫學會年度作品展,獲銀獎(最高獎);2014年,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,湖南省銀獎;2006年,《年關》獲中央美術學院畢業(yè)創(chuàng)作一等獎,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賽社會組三等獎,中國學院獎最佳美術設計。
(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蔡娟 整理報道)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