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【工人日報評花715萬建牛郎織女雕塑】據極目新聞報道,近日,有網友吐槽河南平頂山魯山縣花700多萬元建造了一個牛郎織女地標雕塑,疑造價過高。8月25日,記者核實到,該雕塑中標價為715.2萬元。魯山縣住建局回應稱,雕塑的招標建設符合流程,如有質疑可向審計部門提出來。
其實,對類似耗費不菲的地標,一方面是招標建設是否符合程序和規(guī)定的問題,另一方面是其之于當地發(fā)展的性價比如何。從全國來看,目前有多個省份的多個地方均稱自己是“七夕發(fā)源地”,魯山縣要打造“牛郎織女”這一IP,以此吸引龐大流量,發(fā)展旅游經濟,建一座雕塑是最優(yōu)選嗎?須知,牛郎織女只是民間傳說,難以確定其真實性,現實中多地均稱有所謂“遺跡”,也難以考究其真?zhèn)?。為一個亦真亦幻的傳說投資頗多,是否用力過猛?
促進地方旅游,當然需要投入,但須以“花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”為原則。有數據顯示,2022年,魯山縣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4億元,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余元。2018年至今,中標單位在魯山縣共中標3個雕塑項目,金額為967萬元,正如當地群眾所質疑的——“2020年2月,魯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。在退出前,花一百多萬元建雕像,有必要嗎?在退出后又花幾百萬元搞了個很多老百姓吐槽的雕像,有必要嗎?這九百多萬元不能用在刀刃上嗎?”
近年來,一些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熱衷于“造亮點”“建門面”,因此屢屢被批“華而不實”、搞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績工程”。不久前,央視就曝光了甘肅曾經的貧困縣榆中不足50萬人口,卻舉債9.52億元修建了一座巨大奢華的市民公園。
時下,公眾的旅游觀念正在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閑度假轉變,由單一體驗向融合體驗轉變。今年以來,國內文旅復蘇勢頭亮眼,這與日益多元的文旅體驗場景、更豐富的消費選擇分不開。浙江省安吉縣的紅廟村,幾乎沒有任何旅游資源,但礦坑咖啡館開業(yè)一年多,已經賺到上千萬元;淄博以“好客精神”和硬核服務助力“淄博燒烤”出圈;貴州的“村BA”“村超”火了,其秘訣在于將優(yōu)勢轉化為勝勢,“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”……這些情況與政府的投資沒有太多關系,卻與地方文旅發(fā)展的思路有很大關系。正如有學者所說,“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,而是流動的活水,可水往哪個方向流,卻是與現實的實踐需要和社會制度密不可分的。”
值得警惕的是,一些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“造亮點”“建門面”并不真正符合流程。拿上述牛郎織女雕塑來說,據貴州廣電報道,在記者想進一步采訪時,魯山當地工作人員卻爆了粗口;該雕塑設計者馬某某對外宣稱其為中國城市雕塑建設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中國文化經濟促進會執(zhí)行會長等,然而中國城市雕塑建設研究院沒有工商登記信息,中國文化經濟促進會未在民政部門登記。這樣的情況正常嗎?背后是否還有不為人知的事情?
對一些地方來說,發(fā)展文旅的思路和相關的監(jiān)管機制恐怕才是最該認真“雕塑”的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