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字中相遇
在聲音中相知
【資料圖】
敬請收聽讀創(chuàng)/深圳商報“讀創(chuàng)誦讀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▼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朗誦:趙玉(讀創(chuàng)/深圳商報《文化廣場》編輯)
▲點擊小三角收聽
端魚
作者:周思明
那年,我因故休學在家。
閑得無聊時,就去滏陽河捉魚。沒有漁網(wǎng)魚竿,就拿撈面條的笊籬當漁具。道是捉魚,其實也只能撈些小蝦。蝦米好撈,一次能撈個一碗,回到家,往熱鍋里灑點油,一炒,真香。有一次,我還像電影里的嘎子,徒手摸到了一條尺把長的鯰魚?;氐郊遥职职涯菞l魚煮熟,父子兩個,當即連肉帶湯解決。
隨著時光流逝,我已經(jīng)不滿足于這種原始的捉魚方式。我想釣魚??捎植缓靡馑几謰屢X去買漁鉤、魚線和魚竿。那個年代,錢對我們?nèi)乙馕吨裁?,我很清楚?/p>
怎么辦?自己動手,土法上馬——我把撿來的竹竿當魚竿,納鞋底的棉線當魚線,魚鉤么,就不好自制了——有了,我撿廢品,拿去收購站賣,錢就來了。有了錢,立馬買來魚鉤。
有了釣魚的家伙,得空,我便一個人去河邊釣魚。
我將挖來的蚯蚓、捉到的魚蟲,或摻了香油的面團做魚餌。滏陽河的魚,傻得可以,常常一次能有兩條魚咬鉤。
不久,在小伙伴的啟發(fā)下,我改變了釣魚的方式:不用魚竿,只用魚線和魚鉤。如此這般,延續(xù)了一段時間。我感覺,這樣釣魚,所獲不多,太不過癮。傻子過年看隔壁,從別的小伙伴那里,我又學會了端魚。
端魚,也叫臥魚,方法簡單:一把小鐵鍬,一只臉盆,一張比臉盆面積大些許的塑料布,塑料布正中剪個小圓孔,臉盆里投放一些帶香味的食物,肉骨頭、饅頭、窩頭,都行,然后用一根橡皮筋,將蒙在臉盆上的塑料布勒緊。我把臉盆埋在事先看好的魚兒常會出沒的地方,盆要埋得比河底地面略低,因為,魚兒愛往低處游,尤其是,它們嗅到食物香味后,會爭先恐后往臉盆上的小孔里鉆。一旦鉆進去,再出來是很難的。
起初,由于匱乏經(jīng)驗,我的所獲極少。尤其冬季,氣候在零下5度,下河又不能穿棉褲,只能赤裸著雙腿,在河里還好,可一上岸,立馬凍得雙腿抽筋,得趕緊用毛巾把腿擦干,然后裹上棉大衣。加之,水流湍急,埋盆不易,弄不好,盆就會被河水沖走。
尤其讓我惱火的是,河對岸,總有一些野小子,往這邊扔石頭或土坷垃,搞得我又恨又怕。
三十六計走為上。我沿著滏陽河上游走,很快,就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新去處。那里,不太寬的河道,水流平緩,水質(zhì)清澈,一望可以見底,甚至能看清楚一群一群的魚兒,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。我不再擔心野小子們再來騷擾。而且,出乎我的意料,這里的魚兒真是憨得可以,一盆端上來,里面黑壓壓的全是魚!
我大喜過望。
我把滿盆的魚端回家,家人都高興壞,沒想到我有這么大的能耐。
趁著高興勁兒,我把魚收拾利索,燉它滿滿一鍋,全家人敞開了造。
剩下的一多半,我學著鄰居的樣,用鹽抹了,鐵絲串起,晾在陽臺上,曬干以后,想啥時吃,就啥時吃。
嘗到了端魚的甜頭,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只要得空,我就到河邊端魚。而且,回回都是滿載而歸。
一天,河對岸走來一位大爺,也是來端魚的。大爺穿著土氣,不茍言笑。起初,我倆彼此,井水不犯河水,誰也不搭理誰。我端魚,每每盆滿缽滿;他要么一無所獲,要么頂多盆里有幾條小魚,可憐兮兮地游動。
有一回,老人不知是看花了眼還是怎的,居然把我的盆當成他的盆,走到跟前伸手要去端,被我攔住,道:“大爺,這不是您的盆;您的盆在那兒呢?!贝鬆敳恍?,道:“啥,你的?明明是我的!”說著,不管不顧地用手扒開盆上的砂土,定睛一看,這才罷手,道:“唉,老漢我人老眼花啦……”
我順勢走到大爺?shù)穆衽杼帲屑氁豢?,恍然道:“大爺,您的盆,紗布上的孔剪大了,魚鉆進去也會跑掉的;您最好用塑料布,孔也要留得小點,這樣魚進去就出不來了?!闭f完,我順手拾起一小瓦片,蓋在大爺?shù)哪樑枭系募啿级纯谏稀?/p>
大爺?shù)溃骸昂⒆?,你說得對,我的盆,口留大了,魚當然管不住啦?!?/p>
這次,大爺?shù)呐枥?,果然也鉆進了好多魚。
老人高興得臉上每條皺紋都舞動了起來,一迭連聲說:“謝謝你?!?/p>
老人把臉盆里的魚倒進事先備好的布袋里,又把盆埋好,轉(zhuǎn)身朝對岸走去。
不一會,大爺折返回來,手里拿著用草紙包好的冒著熱氣兒的油條,遞給我兩根,道:“剛炸的,吃吧,別客氣!”
我推辭,老人硬給。我只好接受。
油條是用小麥和玉米混合面做的,咬一口,真香啊。
不知不覺間,太陽爬到了樹梢。
河對岸,那些矮房飄著灰色的炊煙,悠然而迂緩。身后的山坡上,有只松鼠,瞪著兩只圓溜溜、亮晶晶的小眼睛,朝這邊張望著,好可愛。
【作者簡介】周思明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會員,廣東省作協(xié)文學評論委員會委員,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顧問。出版文藝理論批評專著四部,長篇紀實文學一部。在人民日報、光明日報、文藝報、文學報、中國藝術(shù)報、中國文化報、中華讀書報、學習時報、湖北日報、河北日報、長江日報、南方日報、羊城晚報、遼寧日報、甘肅日報、中國文學批評、中國文藝評論、南方文壇、學術(shù)研究、魯迅研究月刊、文學自由談、長江文藝評論、名作欣賞、華中師大學報、文藝評論、藝術(shù)廣角、小說選刊等發(fā)表評論逾千篇,發(fā)表小說散文多篇。獲首屆中國網(wǎng)絡(luò)文學評論大賽獎、廣東省優(yōu)秀文藝評論獎、全國生態(tài)文學大賽散文獎等30多項次,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、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(fù)印資料、馬克思主義文摘、作家文摘等刊物以及全國多省市中學語文測試卷轉(zhuǎn)載或選編。
審讀:孫世建
上一篇:在“臺灣全民擁槍”和“美國半導(dǎo)體”間 這個政客串起一條“毀臺”邏輯鏈
下一篇:最后一頁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