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一份“年度十大熱歌”榜單,網上又掀起一場論戰(zhàn)。在上周日落幕的第三屆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上,《云與?!贰栋自鹿馀c朱砂痣》《浪子閑話》《醒不來的夢》《踏山河》《千千萬萬》《淪陷》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《清空》《執(zhí)迷不悟》十首歌曲被評為“年度十大熱歌”。

十首歌曲均是“網絡神曲”,有音樂博主因此感嘆“華語樂壇要完犢子了”,也有網友表示看歌單一臉懵圈,聽旋律才想起是刷短視頻時經常會聽到的配樂,“那確實挺熱的”。但大部分業(yè)內人士則沒有那么悲觀。記者就此采訪到樂評人郵差和音樂人吳歡,聽聽他們如何分析這個問題。

現象

“十大熱歌”引發(fā)熱議

“十大金曲”悄無聲息

本屆TMEA音樂盛典共評出20首年度歌曲,包括“年度十大熱歌”和“年度十大金曲”。后者看起來就“正常”很多:蔡徐坤《感受她》、摩登兄弟劉宇寧《天問》、莫文蔚《這世界那么多人》、R3hab/蔡依林《Stars Align》、時代少年團《要你管》、吳青峰《如果聲音不記得》、徐佳瑩《不舍》、薛之謙/郭聰明《耗盡》、周深《和光同塵》、趙英俊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。無論是“實力派”還是“流量派”,這些歌手均被視為藝人,活躍在主流視野中。

在樂評人郵差看來,將“熱歌”和“金曲”分開評選是一種折中的做法。2019年首屆TMEA音樂盛典僅設有“年度十大金曲”獎項,當年的評選結果頗為尷尬:僅有由胡夏和郁可唯演唱的《知否知否》是傳統(tǒng)流行音樂工業(yè)的產物,其他如《等下一個他》《往后余生》等九首歌曲均是網絡歌曲。因此,TMEA音樂盛典從第二屆開始分設“年度十大熱歌”和“年度十大金曲”兩個獎項,雖然TMEA沒有公布評選標準,但兩份榜單可以看出明顯區(qū)別:“十大熱歌”以播放量、熱度為導向,“十大金曲”則明顯偏向傳統(tǒng)流行音樂工業(yè)。通過分設榜單,TMEA試圖同時兼顧各方口味。

但是,為何今年“十大金曲”悄無聲息,“十大熱歌”卻一石激起千層浪?一方面,今年的“十大金曲”不夠熱:回顧第二屆的“十大金曲”榜單,有憑借綜藝《乘風破浪的姐姐》而出圈的《無價之姐》、有爆款劇《想見你》的主題曲《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》、更有周杰倫的《說好不哭》、蔡徐坤的《情人》、李榮浩的《麻雀》……對比起來,今年的“十大金曲”就顯得弱勢了不少。另一方面,網友對“十大熱歌”的口誅筆伐,同樣也反映出一種“苦流量久矣”的集體情緒。郵差認為:“網絡神曲占據了我們的生活,在今年的確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。同時,一些音樂博主抓住‘十大熱歌’這個熱點做文章,經過他們的發(fā)酵后,引發(fā)了更大范圍的討論。”

在郵差看來,TMEA所評選出的年度榜單并不能代表華語樂壇:在版權分屬的背景下,TMEA其實相當于騰訊音樂集團的年會,“比如,今年萬能青年旅店的新專輯賣得很火,但TMEA當然不會給他們頒獎,因為他們是網易云音樂獨家的”。

分析

市場進一步分化

“熱歌”受眾成主流

此次年度十大熱歌的爭議,其實指向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:誰來定義一首歌好不好?不少評論都痛心疾首于華語樂壇的“墮落”:“比流量明星占據榜單還糟糕”“抄襲、土味、偽古風、低質量翻唱、裁縫”……

“流行音樂的用戶存在‘沉默的大多數’,他們會聽歌,但不會在網上發(fā)聲。”郵差分析,“其實從業(yè)內的角度來看,‘十大熱歌’才是主流。比如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,真的是親朋好友、三姑六婆都在聽,這些‘熱歌’的受眾是客觀存在的。”而不同受眾之間的隔閡并非今天才有:從《老鼠愛大米》《2002年的第一場雪》等首批網絡歌曲到鳳凰傳奇的《最炫民族風》《月亮之上》等“廣場舞神曲”,這些以草根為標簽的歌曲和歌手都曾引起巨大的爭議。但當聽這些歌的人成為了網絡的主流用戶,事情便有了變化——以鳳凰傳奇為例,他們近年來活躍在各大音樂綜藝上,翻唱的《海底》在B站獲得超過2700萬次的播放量,其表現得到了不少網友的稱贊。

在不同的情境下,如今的華語樂壇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面貌:有人說華語樂壇百花齊放,有更多音樂人愿意嘗試不同的曲風,拓寬華語音樂的邊界;也有人說“洗腦神曲”的聲量越來越大,劣幣正在驅逐良幣。是什么造成了“金曲”和“熱歌”的割裂?郵差分析,這得歸結于市場的分化。在音樂平臺上存在著兩個世界:一個是走下沉路線的“熱歌”,點擊量高、基本盤大,為音樂平臺貢獻了可觀的日活數據;另一個世界則由當紅藝人和歌手組成,他們采用更專業(yè)化的方式做音樂、發(fā)專輯,當中不少歌曲都要收費。免費和收費成為一道明顯的分水嶺,“當紅歌手做音樂已經不太需要顧及市場,因為粉絲買單的能力已經非常強。像蔡徐坤等年輕一代的歌手,他們做歌其實已經非常自我。而大部分聽歌的人,其實是不愿意花錢的。這就導致一個現象:一個明星紅不紅,與他們的音樂聽的人多不多,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。”

大數據造就“熱歌”

算法有利也有弊

TMEA評選出來的“年度十大熱歌”以播放量和熱度為導向,其中《云與?!贰秷?zhí)迷不悟》《淪陷》《清空》《白月光與朱砂痣》等歌曲均是酷狗音樂“星曜計劃”的力推歌曲。跟許多音樂人扶持計劃不同,星曜計劃的目標非常明確——孵化爆款。該計劃的代表作就是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《少年》:被系統(tǒng)選中之后,酷狗音樂花了大力氣推廣這首歌,尤其注重與短視頻的合作:這首歌被應用在各種各樣的短視頻中充當背景音樂,不僅有手勢舞、翻唱等創(chuàng)意視頻,連新華社、人民日報、共青團中央等主流媒體也用這首歌為短視頻配樂,這首歌因此順利出圈。

作為一名音樂制作人,廣州本土音樂人吳歡并不認為此次的“年度十大熱歌”真如輿論所說的那么粗制濫造:“據我所知,這些熱歌的制作還挺不錯的,包括選擇誰唱、歌曲的曲風、編曲的風格都有講究,并非前幾年那樣,隨便上傳一首demo歌曲就能紅。只是說這些歌曲是奔著火、流行去的,所以做成了現在的樣子。”而郵差也認為,爆款歌曲的制作已經接近流水線工作,一些音樂公司已經掌握了“爆款密碼”:“這次的十大熱歌中,有好幾首歌都來自同一個公司,說明他們已經摸準了套路。”

吳歡也是參與星曜計劃的音樂人之一。他認為,這個計劃彌補了許多音樂人的短板:“很多音樂人在宣發(fā)推廣這一塊是挺薄弱的,現在有專門的團隊去做這件事,其實對音樂人來說還是挺好的。”在吳歡看來,短視頻對流行音樂的影響無可避免:“就像當年的彩鈴,現在的歌要靠短視頻帶火。大家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更多人知道,短視頻那么火,我們肯定希望借此讓作品傳播出去。”他坦承短視頻強調15秒洗腦旋律的確會影響歌曲的完整性,但短視頻也能讓更多原創(chuàng)音樂人冒頭:“要做出好歌,一方面要靠音樂人自身修養(yǎng)的提高,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臺方、制定政策的部門起到把控、監(jiān)督的作用。”(胡廣欣)

相關新聞

要聞推薦

專題報道